鼻出血止血失敗的探討
【關鍵詞】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危癥之一,處理恰當,能迅速有效的止血,若處理不當,則可能需要反復填塞,頻發出血造成更多的痛苦。本文對我院2003年收治的20例鼻出血患者的治療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齡6~71歲,均系入院前治療無效,持續性鼻出血收入院。鼻中隔偏曲部位出血5例,鼻腔前段出血6例,鼻腔后段出血9例。全部患者排除血液系統疾病、腫瘤及肝腎疾病。
入院前實施的止血措施:前鼻孔填塞11例,前鼻孔加后鼻孔填塞5例,后鼻孔填塞2例,其他2例(包括明膠海綿填塞及局部燒灼)。
入院后,根據患者的出血部位、程度、黏膜情況選擇不同的止血手段,采用明膠海綿全鼻腔填塞及油劑保護,止血紗布局部貼敷,局部燒灼等治愈6例,前鼻孔填塞8例,后鼻孔填塞3例,鼻中隔矯正2例,頸外動脈結扎1例,住院時間7~21天,治療效果均滿意。
2、討論
盲目填塞止血是造成止血失敗的原因之一,填塞前查明出血點是止血成功的關鍵之一,對于較大出血難以尋找出血點的患者,可適當采用局部血管收縮劑加鼻內窺鏡下清理鼻腔尋找出血點,尋找的順序可以從上到下,從內側壁向外側壁,從前向后,依次快速尋找避免止血過程中的盲目性。本組14例患者入院后采用了同樣的止血措施或更簡單的止血措施仍可治愈,即可說明這點。
反復多次填塞鼻腔止血,可多次損傷鼻黏膜造成新的出血,填塞壓迫過緊或時間過長可使局部缺血,黏膜糜爛壞死而加重出血,形成惡性循環。本組55%(11/20)的患者入院前已經有過數次鼻腔填塞,25%(5/20)經過從前鼻孔到后鼻孔的填塞,10%(2/20)經過一次性后鼻孔填塞,但止血效果均差。在統計中發現,入院后檢查黏膜損傷糜爛和中隔偏曲并局部糜爛所致出血占45%(9/20),20%(4/20)患者采用明膠海綿全鼻腔以潤滑劑保護黏膜,止血紗布局部貼敷仍取得滿意的止血治療效果。
鼻腔后段與鼻中隔偏曲部位,為反復鼻出血的高危部位。本組鼻腔后段與鼻中隔偏曲出血點占70%(14/20),鼻中隔嵴或棘,突出于總鼻道,甚至與鼻腔外側壁相接觸,易為器械損傷的直接部位,此時常規填塞較為困難。如為棘突填塞時應從上下并弧形繞其后壓迫止血;若為嵴,可以頂到嵴,從嵴到頂的雙層填塞,避免器械損傷凸面而加重出血。對于下鼻甲后段出血,可以從中鼻道、下鼻道及總鼻道三個方面向下鼻道加壓填塞,止血效果良好。如此效果仍不佳,可根據患者的體型,鼻咽腔及鼻腔的大小,估計后鼻孔的大小,做一合適帶尾線的錐形后鼻孔紗球進行填塞,以紗球前段壓迫鼻腔后段出血部位,如果仍頑固性的出血可予相應的頸動脈結扎。
鼻中隔偏曲并反復大量出血者可在糾正急性失血的情況下同時行鼻中隔黏膜下矯正術。兒童鼻腔梨氏區出血,經燒灼、鼻腔填塞等治療,效果不佳者,可采用鼻中隔―軟骨膜剝離加劃痕法治療,出血可治愈。
患者因恐懼心理可加重鼻出血,因此均輔以鎮靜藥物和心理安慰,穩定情緒,有助止血,同時全面了解全身情況,并及時處理。
治療醫生經驗不足和對鼻腔解剖結構不熟悉都可影響到止血效果,因此必須熟悉鼻腔解剖,接受鼻腔填塞的訓練,做到手法輕巧,有的放矢,提高止血效果。

上一篇:鼻腔神經鞘膜瘤1例
下一篇:鼻咽纖維血管瘤的外科治療
相關閱讀
- 鼻內鏡下對難治性鼻出血的處理2011-11-08
- 鼻內鏡配合微波燒灼治療鼻腔隱蔽部位出血42例2011-11-08
- 頜內動脈栓塞治療頑固性鼻出血2011-11-08
- 介入栓塞頑固性鼻出血8例臨床體會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