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看病不再貴 把山寨呼吸機定格為醫療文物吧!
這些年的市場改革,從傳統的住房、醫療、教育的三座大山,到新增的股市這第四座大山,哪一座不是以利潤為最大目標?哪一座不是令普通百姓為最終的負擔者?
面對這個新聞里的中國現實,你能說什么?!心酸、痛苦和憤怒,這不斷浮泛的復雜情緒,壓在胸腔,讓人即便在農歷年后的期待中也無法輕松呼吸。
一個自行車架子、一臺電機、一個呼吸球,這樣的“山寨版”簡易呼吸機代替了價值高達10多萬元的正規呼吸機,維系著一名無法正常呼吸的15歲少女的生命。
請注意,新聞人物的身份是農民——一個貧病交加的農民家庭中的花季女孩冀小燕,幾個憂心如焚之下開動腦筋的村民鄰里。村民花了四五天時間反復研制,最終,女孩靠這個山寨呼吸機已經維系了一個月的生命。
農村女孩得的是格林巴利綜合癥,光聽這個富貴病的名字就知道對一個農民家庭意味著什么。農民父親多方籌措,同學老師5塊10塊地捐款,在最終花去近10萬元醫療費后,這個因為貧窮而在疾病面前無比脆弱的家庭選擇了讓孩子出院。
農村女孩的這個求醫過程,在山寨呼吸機被“研發”并“臨床試用”之前,根本就是農民醫療現狀的一個縮影:舉債治病、親友輸送力所能及的幫助、高昂治療費如虎口、聽天由命、因病致貧……這個無比可憐而可悲的中國農民治病現實,不知輪回上演了多少次!我們常常講,生命至上。同為生命,在高昂醫療費面前,為何悲劇不斷上演,生命病而不等?
幾個鄉親自己琢磨出的呼吸機,竟然同等奏效地維系著女孩的生命。說什么呢?難道我們要說智慧在民間,難道要說勞動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的?這是一個多么深刻的黑色幽默!
不知道農民研發的山寨呼吸機是否和醫療器械專家們研制的鋪滿了各大醫院的呼吸機工作原理同等?如果原理同樣,為什么我們的醫療器械廠家就不能生產出適宜國情的、適宜弱勢群體使用的呼吸機,卻要用這個“高科技含量”的醫療器械變成吃錢的幫手,掠奪弱勢群體可能用來給孩子上學、給莊稼買化肥,或者開個小攤維持生計的資金?去看看醫院醫生們競相高級的汽車、醫藥代表們不斷穿梭的背影、各大醫院不斷拔高的高樓吧,你就知道,當代中國的醫院,根本就是一個利用醫療資源進行創收的贏利性單位,是利潤第一的企業,不是以公益為終極目標的事業。
這些年的市場改革,從傳統的住房、醫療、教育的三座大山,到新增的股市這第四座大山,哪一座不是以利潤為最大目標?哪一座不是令普通百姓成為最終的負擔者?結果,大學里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階層流動的傳統個人奮斗路徑通衢變曲徑;城市里的普通工薪階層望樓興嘆;投機和黑幕疊加的股市更是“消滅了一部分中產者”。安陽農民家庭中的女孩冀小燕和維系她生命的山寨呼吸機不過是其中一個極端的例子罷了。溫家寶在訪英期間,談到了企業的道德問題,說“企業家身上要流著道德的血液”,同樣,市場化改革本身,也要補充道德的血液。
山寨呼吸機新聞出來的當天,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答某網站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關注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采用某些市場機制,但不是把市場原則全盤引入。靠創收維持醫院運行,實際上是把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推向了利益的對立面。醫療衛生事業是民生事業,發展的基本目標是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配置衛生資源的基本依據是人民健康需求,而不是追求經濟收益。”(2月5日《北京商報》)
無論醫療改革如何,如果不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問題,就不能稱之為成功的改革。但愿高強的預期能早日實現。但愿不再有下一個冀小燕。請讓我們記住這個山寨呼吸機,它像一塊黑色的石頭,向我們扔來。它也應該定格為一件文物,保存在中國的醫療改革史料中!

相關閱讀
- 美敦力與富士康,生產醫療器械2020-04-14
- 國際巨頭進軍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日趨殘酷2016-01-14
- 醫療器械銀發機會:或現爆發式增長2015-03-24
- "生命支持醫療器械"開發應適應基層市場2011-01-10
- 我國呼吸機、麻醉機市場現狀2010-07-14